麻醉科科室介绍

一、诊疗范围:麻醉科的业务范围涵盖手术麻醉、疼痛诊疗、急救与复苏等方面。手术麻醉包括:普外科麻醉、泌尿外科麻醉、骨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妇产科麻醉、小儿外科麻醉、五官科麻醉、以及器官移植麻醉、,还开展手术室外与介入手术麻醉和麻醉科门诊。日间手术麻醉是我科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疼痛诊疗包括无痛舒适化诊疗服务、术后镇痛、慢性疼痛诊疗。目前,我科可开展的舒适化诊疗项目包括:术后镇痛、分娩镇...

诊疗范围
麻醉科的业务范围涵盖手术麻醉、疼痛诊疗、急救与复苏等方面。 手术麻醉包括:普外科麻醉、泌尿外科麻醉、骨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妇产科麻醉、小儿外科麻醉、五官科麻醉、以及器官移植麻醉、,还开展手术室外与介入手术麻醉和麻醉科门诊。日间手术麻醉是我科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疼痛诊疗包括无痛舒适化诊疗服务、术后镇痛、慢性疼痛诊疗。目前,我科可开展的舒适化诊疗项目包括:术后镇痛、分娩镇痛、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无痛宫腔镜、无痛膀胱镜、癌痛治疗、无痛介入治疗。还有无痛技术应用于小儿牙科、烧伤科、放射介入等等。术后镇痛常采取口服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局部给予局麻药以及病人自控给药(PCA)等方式进行,宗旨在于为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利于术后康复。疼痛门诊诊疗范围包括下几个方面:全身软组织损害所致的慢性疼痛;需要介入毁损治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镇痛无效需要微创治疗的癌痛;不明原因的疼痛;与神经相关的非疼痛性疾病等。 我科还参加全院重危病人的救治、急救与复苏业务。
医疗特色
1、无痛舒适化治疗: 麻醉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让患者在安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治疗,保障医疗安全的同时追求医疗的舒适化、人性化,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尊严。 2、可视化医疗技术:可视喉镜、硬镜及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困难气道处理、双腔支气管插管引导及定位等,提高困难气道处理成功率,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周围神经阻滞及有创穿刺操作,减少操作损伤、保证成功率。 3、加速康复外科的推进:多模式镇痛的应用减少术后疼痛刺激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利与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康复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早期进食,加速病人康复。
人才团队
科室已入职15人,包括医疗系列1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9人)、护理系列3人。正高2人,副高级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
硬件设备
我科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德尔格、欧美达麻醉机和飞利浦监护仪。还有如下设备: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再经氧合器(人工肺)氧合后由驱动泵(人工心)将血液泵入体内的中短期心肺支持技术,通过对循环呼吸功能较长时间的有效辅助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 特殊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是一种对重症病人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工具,该仪器具有简便、微创、高效的特点,可以测定动脉压、心率、每搏量等数据,创伤小,可以只放置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无需肺动脉导管,可用于儿童。可以动态、连续测量每搏心输出量、后负荷和容量反应性。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能有效地增加心肌血供和减少耗氧量,使冠心病患者受益,IABP为治疗低心排综合征的有效手段,是首选的心脏机械辅助方法之一。对衰竭心脏的疗效优于任何药物。对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心病等患者术中心脏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彩超:可用于患者周围神经阻滞,并可为有创操作,如动脉及深静脉穿刺提供可视化引导。 纤维支气管镜:可用于困难气道的处理及胸科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引导及定位。
学术方向
——研究方向 1、中枢神经损伤免疫炎性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 2、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研究 3、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和蛋白质靶向药物的研制 4、中枢神经缺血损伤的机制和防护 ——学术任职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麻醉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侯立朝) 2、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学组”副组长(侯立朝) 3、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围术期康复分会常委(侯立朝) 4、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麻醉专委会副主委(侯立朝) 5、《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及其他中华系列杂志、《Shock》和《Anesth Analg》等的编委/审稿专家(侯立朝) 6、教育部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库专家、卫生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侯立朝) ——学术成果: 1、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 1、 在国际上发表SCI 论文6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0篇。 2、 获得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学术交流 2018年6月成功举办“厦门围术期安全高峰论坛”。
教育培训
2018年6月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重危急救新技术培训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