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室介绍

一、诊疗范围:胸外科的诊疗范围包括气管、支气管、肺、食管、胸壁、胸膜等部位的疾病。1.气管、支气管、肺疾病:气管、支气管、肺的良恶性肿瘤(支气管肺癌、肺转移癌、肺炎性假瘤、肺错构瘤、肺囊肿、肺粘液瘤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大疱、支气管胸膜瘘、肺部阿米巴病、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肺真菌病、肺包虫病、肺棘球蚴病等。2.食管疾病:食管良恶性肿瘤(食管癌、贲门癌、食管平滑肌肿瘤及囊肿等)、食管...

诊疗范围
胸外科的诊疗范围包括气管、支气管、肺、食管、胸壁、胸膜等部位的疾病。1.气管、支气管、肺疾病:气管、支气管、肺的良恶性肿瘤(支气管肺癌、肺转移癌、肺炎性假瘤、肺错构瘤、肺囊肿、肺粘液瘤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大疱、支气管胸膜瘘、肺部阿米巴病、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肺真菌病、肺包虫病、肺棘球蚴病等。2.食管疾病:食管良恶性肿瘤(食管癌、贲门癌、食管平滑肌肿瘤及囊肿等)、食管先天异常、食管运动失常(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食管憩室、食管狭窄、食管穿孔、胃食管返流病、食管烧伤等。3.纵隔、膈疾病:纵隔良恶性肿瘤(胸腺肿瘤、胸腺所致重症肌无力、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纵隔畸胎瘤、纵隔原发性淋巴瘤、纵隔囊肿等)、食管裂孔疝、膈疝、膈膨出等。4.胸壁、胸膜疾病:胸壁良恶性肿瘤、胸壁结核、胸壁畸形(鸡胸、漏斗胸、胸骨裂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肋软骨炎、胸壁结核、胸膜腔积液、脓胸、乳糜胸、胸膜肿瘤(局限性或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等。5.胸部损伤:胸骨、肋骨骨折、血胸、气胸、气管、主支气管损伤、肺爆震伤、食管损伤、胸导管损伤、胸腹联合伤、创伤性膈疝等。6.交感神经类疾病:手汗症、长QT综合症、头面多汗症、上肢雷诺综合征等。
医疗特色
1.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我科在王俊教授领导下,全面开展电视胸腔镜、电视纵隔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AFB)、电磁导航气管镜及电视硬质气管镜等现代肺癌微创综合诊疗新体系的核心技术,经过微创诊疗的患者痛苦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能够更早的接受相关辅助治疗且耐受性好,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得到可靠保障。2.规范化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胸外科的一项技术革命,是未来胸外科的主流发展方向。该技术在我国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教授率先开展,近十余年来,王俊教授团队在此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3.微线圈用于肺微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术前定位:对肺内微小结节和磨玻璃影进行术前精准定位已历经多年探索,发展出多种方法,但无论术中触诊、B超、染料或核素等手段均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王俊教授专家团队在此方面开展了创新性临床科研,将血管封堵中使用的金属微线圈用于肺内微小结节和磨玻璃影的术前精准定位,并取得了良好效果。4.手汗症等疾病的交感神经手术:胸腔镜下的胸交感神经链切除/切断术是近年来国际胸外科领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长QT综合征、头面多汗症以及上肢雷诺综合征等病症的有效措施。王俊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诊疗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5.食管癌微创手术:食管癌手术环节多,微创手术的优势十分明显。王俊教授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及胸腔镜胸内吻合等关键技术上有着独到的经验。
人才团队
我科在北大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俊教授领导下,现有胸外科医师8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7名。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
硬件设备
(一)自发荧光电子纤维支气管镜(AFB):在肺癌诊断、纵隔淋巴结评估和纵隔肿瘤诊断中,可通过气道黏膜荧光的色泽变化,发现隐匿、微小气道黏膜病变,是诊断早期肺癌、监测肺癌术后复发的有力工具。(二)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用于诊断纵隔淋巴结等病变的微创检查方法,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三)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navigationbronchoscopy,ENB):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虚拟支气管镜与高分辨率螺旋CT的特点,经支气管镜诊断的新技术。该项技术主要应用在周围型肺部疾病、纵隔、肺门淋巴结的诊断,对于早期疑似肺癌的患者,同时结合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和快速现场细胞病理学检查,三者联合应用将成为微创的新手段,成为肺癌筛查方面的又一份新的强大力量。(四)3D胸腔镜:使传统胸腔镜下高难度手术或复杂手术相对容易完成,其不但还原了真实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提供了精确的空间定位,更易在各脏器之间查找病变,进行精确的切除及重建,更加符合“微创精准”的治疗理念。(五)纵隔镜:应用于肺癌术前进行纵隔淋巴结采集分析进行术前分期以指导手术方案;或应用于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六)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使用吲哚菁绿(ICG)作为显影剂,在胸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治中均有重大作用,为精准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1.基于血供的应用:(1)肺段边界的确定,(2)管胃血供情况的判断。2.基于淋巴循环的应用。3.基于增强的通过及潴留性(EPR)效应的应用。(七)早期肺部结节在CT或其他影像手段引导下的定位技术:由于肺磨玻璃结节(GGO)质地往往较为柔软,在没有术前定位措施的情况下,术中的准确定位率很低,少数病灶即使开胸手术中也无法找到。我科使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的铂金微弹簧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进行定位,使早期肺结节的定位,切除,诊断成为可能,可以结合早期肺癌的筛查开展工作。(八)铥激光:铥激光有高效精准、应用范围较广、止血好,漏气少、光束直径较小、术中组织损伤小、操作方式灵活、使用成本低等优势。
学术方向
(一)研究方向:1.肺癌的微创诊疗:以电视胸腔镜手术为代表的肺癌微创诊疗方法是20年来胸外科领域里程碑似的技术革命,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显著提高诊治率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王俊教授团队多年来一直不断推动着国内肺癌微创诊治领域的发展,全面开展电视胸腔镜、电视纵隔镜、电视硬质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及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AFB)等现代肺癌微创综合诊疗新体系的核心技术,治疗领域包括早期患者的胸腔镜活检手术,根治手术(肺叶切除);进展期患者电视纵隔镜肺癌分期,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细针穿刺(EBUS-TBNA)肺癌分期;晚期患者胸腔镜胸膜固定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硬质气管镜解决恶性大气道梗阻;荧光气管镜肺癌筛查和术后追踪。2.胸交感神经链手术及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胸腔镜下的胸交感神经链切除/切断术是近年来国际胸外科领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长QT综合征、头面多汗症以及上肢雷诺综合征等病症的有效措施。但有关这一手术及相关疾病,还有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二)学术任职:1.王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外科(胸心外科方向)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全国常委,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英文杂志LungCancer编委,ThoracicCancer副主编。2.卜梁:国家卫健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胸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三)学术成果:(1)科技成果奖励:2018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7年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医学科学家奖”,2016年获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获第十六届吴杨奖,2015年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1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第一完成人),2011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方法的建立、临床应用研究和推广)(第一完成人),2009年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胸交感神经链手术及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第一完成人),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肺切除术前肺弥散功能和分侧肺功能的研究和意义)(第一完成人),200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VATS临床应用和技术革新)(第一完成人),1997年获美国胸外科学会1997-1998Graham奖学金(全世界1人/年),2012年获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外科奖三等奖,2005年获第十一届肺癌大会杰出展示论文奖,1995年获国际抗癌联盟(UICC)ICRETT奖学金(全世界100人/年),1995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VATS临床应用及技术改进),1994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肺显像定量预测术后肺功能)。(2)出版专著:王俊教授有《肺气肿外科诊治》(主编);《胸部疾病胸腔镜全真手术》(主编);《现代胸腔镜外科学》(主编);《胸腔镜及纵隔镜手术图谱》(主编);《胸外科疑难病例诊疗分析精粹》(主编);《纵隔镜手术学》(主编);《新编临床医学问答丛书—胸外科疾病》(主编);《实用胸外科学》(主编)等中文专著和教材13部,英文专著一部。我科拥有十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王俊教授发表论文304篇,他引3572次,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2篇。卜梁教授已发表各类文章83篇,其中第一作者北大核心期刊论文9篇,SCI论文7篇。(四)学术交流: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学习班、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学术研讨会。
教育培训
主办国家级胸部微创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开展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胸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