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介绍

一、诊疗范围:1.我院中医科、系一体化,中医门诊部依托厦门大学中医系,诊疗范围如下:(1)中医内科常见病:未病、亚健康体质调理,感染性疾病和各系统疾病。中医内科治疗范围广,除了急诊和外科适应症之外的病症,都可以尝试诊疗。(2)中医妇科常见病: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及其它妇科杂病等。(3)中医皮肤科常见病: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等常见皮肤病。(4)针灸推拿适应病:面瘫、颈椎病、腰痛、头痛、...

诊疗范围
1.我院中医科、系一体化,中医门诊部依托厦门大学中医系,诊疗范围如下:(1)中医内科常见病:未病、亚健康体质调理,感染性疾病和各系统疾病。中医内科治疗范围广,除了急诊和外科适应症之外的病症,都可以尝试诊疗。(2)中医妇科常见病: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及其它妇科杂病等。(3)中医皮肤科常见病: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等常见皮肤病。(4)针灸推拿适应病:面瘫、颈椎病、腰痛、头痛、眩晕、失眠、肩周炎、疼痛、神经痛、脑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等。2.中医住院部诊疗范围如下: (1)各系统病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骨关节病等疗效确切。(2)肿瘤早期预防:针对肿瘤家族史、肿瘤标志物升高、癌前病变、良性肿瘤等患者,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易发肿瘤体质,尽早祛除病理产物,以减少癌症的发生。(3)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调理:预防复发、转移,提高对化疗的耐受能力。(4)姑息治疗:适于高龄和晚期肿瘤患者中饮食能力尚好者,改善生存质量,实现“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期。
医疗特色
中医科开展中药内服煎剂、静脉注射制剂、针刺、艾灸、五行针、拔罐、按摩、中药外治、中医养生锻炼等多种中医药诊疗,具体如下:1.艾灸: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其中“三伏灸”,适用于过敏性疾病、与虚寒相关疾病。2.穴位贴敷与注射:改善癌性疼痛、腹胀等症状。将穴位刺激与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相结合。3.耳穴埋豆:可有效减轻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呃逆、腹泻等)及改善睡眠等。4.针刺与拔罐:火针主要用于癌性疼痛的治疗,对于神经肌肉性疼痛效果尤佳;拔罐具有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消肿止痛、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5. 中药外洗疗法:具有疏导气血、通络止痛作用,适用于化疗后手足麻木,各种靶向药物引起的皮疹等。足浴熏洗可安神助眠。根据疾病特点、症状轻重辨证拟方,个体化治疗。6. 中药敷贴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常用方法,包括贴剂、膏剂、散剂等,可贯穿于整个肿瘤治疗全过程。7. 养生锻炼指导:传统健身功法如八段锦、甩手疗法、飞燕式等,对各类虚弱性疾病、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整具有良好效果。8. 体质调理指导: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中医药指导调护,改善肿瘤易感体质、亚健康状态等。
人才团队
我院中医科、系一体化,现有医疗技术人员36人,其中正高职10名,副高职14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4名,护士4名,其中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厦门大学特聘讲座教授1人,引进海外留学归国教授1人,其中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6人。
硬件设备
1.电针治疗仪,针刺和电流相结合以防治疾病,达到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消肿止痛、解痉、镇静安神等作用,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中风及相关后遗症,颈肩腰腿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便秘,内分泌系统疾病如肥胖,软组织损伤如急慢性扭挫伤、肌肉劳损等。2.电磁波治疗仪,俗称“神灯”,具有消炎、止痛、止痒、降脂、疏通微循环通道、促进上皮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等治疗作用,且无副作用;适用于颈椎病、顽固性腹泻、体内瘀血或血肿、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失眠或疲劳引起的不适等。
学术方向
(一)研究方向:1.加强肿瘤发生、发展的中西医机制的探讨,肿瘤中西医诊疗方法的结合,肿瘤预防及其中医早期诊断、肿瘤术后中医治疗以及抑制肿瘤化疗后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如中医药对闽台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机制研究及闽台中医诊疗数字化研究。2.加强研究中医湿病学、中医舌象、中医温病学、中医养生学、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如中医舌诊辅助中药使用,闽台常见肝病与湿热证的相关研究,中医耳穴临床诊断研究。3.深入开展中药基本理论、经方临床应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如抗肝纤维化中药复方的优化研究,益气化痰方抗抑郁不同作用途径的效应中药研究。4.从事中医药防治急慢性心肌缺血作用机制、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机制的研究,如利湿通络方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nlrp3炎症体的影响,益元瘿消颗粒干预桥本甲状腺炎甲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5.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抑郁症、疼痛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脑卒中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二)学术任职:担任教育部中医药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舌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舌象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厦门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三)学术成果:1. 科技成果奖励:1989年、2004年、2009年、2010年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2017年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7年获黑龙江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及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 出版专著:主编专著8部,副主编5部,参编10余部,其中包括:主编《临床实用舌象图谱》《观舌养生》《观舌识健康》《中医湿病学》《湿病真传》《湿病证治》,副主编《中医学》(“十二五”规划教材)、《陈宝田教授时方临床应用》、《急诊医学》(十三五创新教材)、《临床疾病的物理诊断及中医治疗》等。3.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近10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一类核心200余篇,30余篇被SCI收录。(四)学术交流:参加福建省中医肿瘤多学科联盟成立大会(2018.7.19-22)、2018年9月9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2018年9月14日第六届岭南内科大会肿瘤论坛、第十三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2018.11.08-10)等大会,并在大会上多次发言及交流。
教育培训
更新中
Top